房天下 >资讯中心 > 政策 > 正文

邓海清:周期归来 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酿大错!

环球老虎财经  2016-04-01 10:59

[摘要] 2016年4月1日,中采PMI和财新PMI双双大幅回暖。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制造业PMI为50.2,市场预期49.4,前值49;财新PMI为49.7,市场预期48.3,前值48。

2016年4月1日,中采PMI和财新PMI双双大幅回暖。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制造业PMI为50.2,市场预期49.4,前值49;财新PMI为49.7,市场预期48.3,前值48。

3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2%,时隔8月返荣枯线。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对此点评如下:

1、PMI大幅回升,并非季节性因素。中采制造业PMI八个月以来首次回归50上方,且环比大幅回升1.2,幅度为2012年以来大。从历史上看,历年3月较2月均有季节性回升,但2013-2015年回升幅度均值为0.4%,表明此次回升远非季节性因素能够解释。从财新PMI来看,创四个月来高,单月回升幅度创2013年以来高,而且财新PMI没有季节性因素,进一步证明本次经济回升是真是可信的。

2、不是库存周期回升,而是需求回暖。从中采PMI分项上看,几乎所有指标均出现回升,其中生产指数回升2.1,新订单回升2.8,从业人员回升0.5,新出口订单回升2.8,采购量回升4.7,进口回升4.3,购进价格回升5,1,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回升4.7。下降的分项仅有产成品库存下降0.4,表明去库存仍在继续。这意味着,一方面此次回不是短期补库存行为,用所谓库存周期解释本次经济回暖是有问题的;另一方面,未来补库存空间巨大,经济回升将再添动力。

3、对于2016年中国经济,我们坚定地认为“周期归来”才是问题的关键。2012年开始的这一轮中国经济的下滑,既有结构性因素,又有周期性因素。所谓“结构性因素”,是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长期下台阶。所谓“周期性因素”,包括PPI下滑与经济下滑循环、企业盈利差与投资下滑循环、房地产投资周期、大宗商品周期等,这些与过去的经济周期并无本质区别。而现在,种种迹象表明,周期性因素正在起变化!

4、“周期归来”之一:房地产价格终将带动投资。自去年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出台以来,房地产价格回升幅度已经非常明显,一线城市甚至不得不加强限购以抑制房价上涨。市场普遍将房地产住宅施工面积作为潜在库存,认为三四线城市库存极高,因而价格回升不会带动投资,但我们持否定态度。

真实的房地产库存比市场想象的要少得多。住宅施工面积中包含三种情况:一是施工面积已经作为期房售出,证据是每年房屋销售面积都远大于竣工面积;二是部分土地是城投平台的长期储备,作为融资抵押或担保,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变为住房;三是施工面积变为完工的房子需要3年左右的建设周期,远水解不了近渴,而施工就将增加投资。因此,我们认为,周期归来大的逻辑之一就是房地产投资回暖。

5、“周期归来”之二:财政、货币政策攻防互换,“宽财政+宽信贷”扭转经济周期性下行。通观国内外经济发展历史,在经济下滑阶段政府基本都会积极干预,真正通过市场实现自发出清的只有大萧条一次,且代价惨重。2015年底,从“十三五”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在需求端以新型城镇化为主要抓手,1-2月基建投资已经出现回升。配合财政支出的增长,信贷投放也将“夫唱妇随”,目前与2009年有相似之处。

6、“周期归来”之三:通胀与经济下行恶性循环打破。在过去,存在“债务-通缩”循环,而现在这一循环显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PPI回升,将出现PPI回升-企业盈利好转、PPI回升-企业债务压力减弱、PPI回升-企业补库存的良性效应,并将导致生产上行、收入提高、终端需求回升的良性循环。这是过去经济周期性下行的逆过程,之前“债务-通缩”循环怎么让经济下行,现在就会怎么让经济上行。

7、中国经济四种前景的可能性排序:复苏>衰退或过热>滞胀,滞胀是杞人忧天。对于所谓货币超发导致滞胀的说法,我们持否定态度。人们有了钱要做的是投资,而不是疯狂买菜。在现代金融条件下,货币超发的结果是资产价格上涨,而不是通胀。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日央行进行了长达七八年的超级货币宽松,但三个经济体均没有实现通胀目标,欧洲、日本甚至仍处于通缩的边缘。对于2016年,我们认为复苏的可能性大,滞涨只是杞人忧天。

8、看好股市“健康牛”,看多大宗商品,看空债市。我们认为,中国经济L型的拐点已过,2016年L型的下半场已经到来,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酿大错。

对于股市,坚定看好基本面驱动的股市“健康牛”,周期性板块同时受益于需求端回升和供给侧改革。

对于大宗商品,维持长期看多观点不变。随着中国财政政策发力,房地产投资企稳回升,去产能加速,大宗商品仍将继续上行。

对于债市,继续长期看空。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还是风险偏好和货币政策,无一不是利空债市,债券市场的大幅调整难以避免。

作者:邓海清,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陈曦,九州证券金融市场部研究中心主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